說到古代言情小說中最吃香的男人,除了身懷絕技的暗衛,權傾朝野的王爺外,還有一位不靠顏值、不拼拳頭、只靠一支筆就能逆襲全場的存在——狀元郎。他們是女主的良配、京中貴女的夢想、丈母娘眼中的上上籤。但這樣的設定,放到現實歷史中,真的站得住腳嗎?
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小說裡那個發著金光的狀元郎,看看他在歷史上的真實模樣,到底是不是婚戀市場裡的第一名學霸天菜!
什麼是狀元?先來解釋一下這個金閃閃的名詞
在小說中,狀元郎往往是一舉奪魁、文采飛揚、風度翩翩的代名詞。但從歷史角度來說,狀元其實是科舉制度中進士科考試的第一名。古代科舉分成鄉試、會試、殿試三關,只有過了前兩關,進入皇帝親自監考的殿試,才能有機會競爭這個寶座。
能考上進士已是萬中選一,能成為狀元那更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中的橋頂人。所以別說小說女主搶著嫁了,連皇帝都想把女兒嫁給他!
第一位狀元是誰?歷史有考證!
歷史上公認的第一位狀元是唐朝的孫伏伽(622年)。當時唐太宗李世民開始正式設立科舉制度,也開始記錄殿試第一名。雖然以前也有考試,但沒有那麼系統化,更沒有像「狀元、榜眼、探花」這種明確的排名。
自此之後,狀元就成了才子中的才子,文人中的戰神,讓無數寒門子弟夢想著一朝金榜題名,光宗耀祖。
考狀元有多難?比高考還絕望
我們都知道中國的高考已經是神魔亂舞級別的競爭了,但在古代,想當個狀元郎,難度只高不低。
為什麼?先看看以下幾點:
1. 錄取率低得驚人:有一年,參加會試的有超過一萬人,錄取的進士不到三百名,然後還要在這三百人裡選出一位狀元。
2. 題目非常刁鑽:除了詩詞歌賦,還有八股文、策論,必須擁有「硬背五經」的超能力。
3. 考試週期超級長:有些人從二十歲考到四十歲還沒中,一輩子住在京城租房備考(是不是有點像現代的考研族?)。
所以說,能當上狀元的,絕對不是普通的學霸,而是擁有強大記憶力、文筆、政治敏感度和身體素質的全能型選手。
小說裡的狀元都是帥哥?現實中可能只是近視文弱書生
在小說中,狀元郎幾乎標配就是:俊美如畫、氣質溫潤如玉、才華橫溢、家世清白,簡直完美得不像話。但現實中的狀元,更多時候其實是個「考霸」而不是「男神」。
不少歷史記載中的狀元長相普通甚至偏瘦弱,畢竟日夜苦讀,常年營養不足,哪還有時間打理外貌?說不定那個「清秀俊朗」只是因為太瘦了而顯得臉尖。
為什麼京中貴女都想嫁給狀元郎?
這個問題其實可以用四個字回答:前途無量。
首先,狀元是進士第一名,殿試是皇帝親自面試,考上就是「皇帝認可的人才」。一旦高中狀元,馬上被授予官職,仕途平步青雲,走的是高速直通車。
再來,狀元通常來自寒門,娶公主、貴女可以改變命運,政治聯姻也能雙贏。所以皇帝也愛用這種「恩寵」來鞏固朝廷。
因此,在婚戀市場上,狀元郎有點像現代社會裡那種「985畢業、考公上岸、家境乾淨、長相還不錯」的黃金單身漢。
當上狀元=當官?那官大嗎?
狀元通常會被授予翰林院編修或庶吉士這樣的職位,屬於儲備幹部。雖然初期官職不算高,但「仕途潛力股」的身分讓他們幾乎都能在日後擔任要職。
歷史上就有許多狀元後來當上宰相,比如唐代的崔元翰,清朝的張之洞等人,都是從狀元一路高升,成為一代名臣。
延伸趣談:小說中的狀元情節是不是太夢幻?
在網路小說中,狀元郎不僅學富五車,還武功高強、會騎馬射箭、懂煎藥針灸、連談情說愛都像寫策論一樣有條不紊。老實說,這有點像把所有理想男性的特質都打包給了一個人。
但在現實中,一個十年寒窗苦讀的文人,大多更熟悉的是如何選墨、怎麼燒水泡茶,以及怎麼背《詩經》。讓他當情聖?恐怕不會說一句甜話,只會給你寫「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」。
總結:狀元郎有光,但不是金閃閃的超人
小說裡的狀元郎當然香——能文能武還專情。但現實裡的狀元雖然學識出眾、前途可期,卻未必就是戀愛對象中的唯一解。畢竟人生不只是比誰更會考試。
不過,這也不妨礙我們在小說裡繼續做夢,繼續為那個「寒窗十年,一朝成名,抱得美人歸」的男主角心動不已。
此為娛樂分析,歡迎看小說學知識,若有謬誤,歡迎指正